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淺色制品、白色制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白度作為碳酸鈣的重要指標,在其應用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作為食品級添加劑或輔料時白度指標更為關鍵。
碳酸鈣白度的影響因素
1、煅燒
有的生產廠家不注意礦石的清洗,大量的泥土隨著礦石入窯煅燒,許多有害雜質例如二氧化硅、氧化鋁、氧化鐵等煅燒時會與氧化鈣化合形成低熔點的粘稠物,使立窯發生結瘤事故,瘤份附著在氧化鈣表面,降低了產品白度。
2、消化
不同的消化設備對白度影響不同,消化槽的影響小,槳葉消化及次之,滾筒消化機影響大。
3、精制
精制工序是影響漿液白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漿液精制的好壞可使白度相差很大。精制就是要出去其中黃、黑雜質,除的越多,白度越高。
碳酸鈣白度的提升方法
(1)要加強管理、提高裝備水平。重質碳酸鈣生產設備一分錢一分貨,同時設備的及時檢修和維護也重要。
(2)原礦的選擇要精挑細選??煞治龅V石中的鐵是否超標,一般要求Fe2O3;0.1%,超過0.2%時,產品會發黃甚至發紅造成白度下降,這時需通過化學制劑除鐵處理,如因設備造成鐵污染,也可同樣處理,如果不是鐵超標則不能采用此種方法處理,否則反而會降低白度。
(3)要全方面分析方解石及產品碳酸鈣化學組成,如果礦石中其他雜質超標,也會造成白度不高,這時需通過多級除渣處理盡可能增加白度,一般提高有限,hao換礦石。如果本身含有色礦物高,應該采用漂白技術,用以提高碳酸鈣產品的白度。
(4)根據石灰石及產品碳酸鈣中含有的色素離子,分別采用還原漂白或氧化漂白或二者兼用漂白方法。重質碳酸鈣漂白一般將化學藥劑放到粉碎過程中,邊粉碎邊漂白;輕質碳酸鈣漂白可分為消化過程漂白、碳化過程漂白及熟漿液中漂白三種形式。
碳酸鈣材料生產工藝簡單、原材料豐富、應用性能優良,是重要的無機化工產品,被廣泛應用在多個工業領域,如橡膠、造紙、塑料、涂料等行業。但我國卻不是碳酸鈣的生產強國,尤其是在多孔、超細、功能性碳酸鈣等方面仍以進口為主。近幾年對多孔碳酸鈣的研究也開始成為一大熱點。
國外早開始研究多孔碳酸鈣的國家是日本。
1993年,日本興和化學工業株式會社通過高溫煅燒重質碳酸鈣粒子制得多孔碳酸鈣用作填充料和食品添加劑等。
1995年,日本MARUO鈣有限責任公司在低溫15-30℃條件下,通過碳酸鈣與磷酸化合物反應制備多孔碳酸鈣,該方法成本較低。
1996年,日本的Kond的只是產權中將CO2氣體通入氫氧化鈣溶液中制備出具有良好的吸油、吸水性能的多孔碳酸鈣。
此后,國外學者對多孔碳酸鈣的研究方向轉到應用方面。因為其優異的吸附能力,大多數研究者對其研究的焦點集中于負載方面,或者在環境方面作為吸附劑使用。
國內則更注重制備新方法的研究,研究目的在于獲得更大的比表面積和更規則的粒徑分布,研究成果還未得到工業應用。
碳酸鈣是一種無機化合物,如今,已經廣泛應用與造紙行業,無論是紙張還是造紙涂料,都少不了它的身影,那么,用碳酸鈣作紙張的填料,有哪些優點呢?對于造紙涂布顏料,碳酸鈣又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們就來簡單的了解一下。
一、用碳酸鈣作紙張的填料,有哪些優點?
1、作為填料,增量能力高。
2、顏色保持力強。
3、具有較高的不透光性和光澤度。
4、粒徑均勻。
二、碳酸鈣在造紙涂布顏料作用:
在白板紙中,一般生產是在蕊紙成型之后,再用顏料涂兩面三刀層,即底涂、面涂(個別廠一次涂布,也有廠是三次涂布)。在許多國家,造紙行業底涂用50%碳酸鈣和50%瓷土,也有用100%碳酸鈣,但底涂的碳酸鈣一般都控制在Pd60水平,即2um含量在60%左右,在底涂之后,再涂上一層面涂,面涂一般用30%碳酸鈣和70%瓷土。用的碳酸鈣一般都控制在Pd90水平,即2um含量在90%左右,兩面三刀者使用碳酸鈣約占紙張重量2%~4%。
在銅版紙中碳酸鈣的用途和白板紙中相同,所不同的是銅版紙的蕊紙很薄,而且雙面涂布相對來講,碳酸鈣涂布料占紙的重量比重就高得多。
重質碳酸鈣和輕質碳酸鈣顏色白,顆粒較細,能適用于紙張表面的涂布。一般涂布總是一個復合配方,有碳酸鈣有瓷土,也有二氧化鈦或煅燒高嶺土CMC等等,后成為漿狀,再用棒式氣刀、涂于紙張表層,加入碳酸鈣后能使紙的亮度、白度、油墨吸收性等特性有較大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