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級碳酸鈣作為一種重要的無機化工產品,廣泛應用于食品、等領域。它的生產是以石灰為原料,經煅燒后再消化、碳化、過濾、干燥等,生產的工藝流程長、能耗大。所以在生產過程中提升產品質量的同時,降低生產過程中能耗成本,增強競爭力是企業的關注重點。食品級碳酸鈣成熟的碳化工藝要求碳化前漿料的溫度降至300C左右,若采用氫氧化鈣漿料冷卻器代替在精制氫氧化鈣漿料儲槽中裝有冷卻盤管,通入冷凍水將漿料冷卻的方法,可大大減少降溫的電耗和冷卻時間。其原理是利用較高溫度的氫氧化鈣漿料和較冷的空氣逆流直接接觸帶走熱量。氫氧化鈣漿料碳化過程產生的熱量過高會影響產品質量,所以必須在碳化釜的夾套通入冷凍水,可采用較低的深井作為冷卻水源。食品級碳酸鈣漿料化終點溫度不超過350C,食品級碳酸鈣漿料過濾時溫度過高,容易影響板框壓濾機的使用壽命。而利用板式熱交換器進行包裹前后的漿料的熱量交換可降低包裹后漿料的溫度和加熱待包裹漿料,能夠節約納米碳酸鈣包裹所需大量的蒸汽和能耗。
食品級碳酸鈣,拆開來看就是碳酸根離子和鈣離子的結合,鈣離子對應的堿氫氧化鈣是強堿,而碳酸根離子對應的酸是碳酸為弱酸,那么碳酸鈣就是強堿弱酸鹽,又因為,有弱才水解,碳酸根離子在水中會水解,故碳酸根離子加水,生成碳酸和氫氧根離子,這樣,有氫氧根離子生成,所以碳酸鈣是顯堿性的,這跟你們經常說的碳酸鈉顯堿性的原理一樣,能和堿反應的鹽必須溶于水,碳酸鈣不溶于水.還有,能跟(強)堿反應的氧化物需要是酸性氧化物,如鋁(兩信氧化物)可以和氫氧化納反應生成偏鋁酸鈉和氫氣.
如果說碳酸鈣能夠和堿反應的話,那就是帶上陽離子能夠和碳酸根離子結合形成沉淀的堿,比如強氧化鋇,鋇離子和碳酸根離子形成碳酸鋇沉淀,這個反應就會繼續離子反應的實質,就是朝著離子濃度減小的方向進行。
作為填充料使用的碳酸鈣一般由天然碳酸鈣礦物質如方解石、大理石、白堊磨碎分級而成?,F在塑料中使用的重質碳酸鈣多用方解石作為原料。方解石(一種天然碳酸鈣)的物理性能:密度2.60~2.75g/cm3,硬度(莫氏)3,溶解度(18℃)0.0013g/100g的水,分解溫度900℃。重質碳酸鈣過去稱之為單飛粉(200目)、雙飛粉(320目)、四飛粉(400目)以及方解石粉。
我們知道,輕質碳酸鈣、重質碳酸鈣是根據碳酸鈣生產方法的不同而分的,他們在本質上就有很大的區別,但是很多人對于他們有時還是分不清楚,下面,我們就跟大家簡單介紹重質碳酸鈣與輕質碳酸鈣的三大區別,希望大家不要在這上面犯錯了。
1、制作過程不同。
輕質碳酸鈣采用碳化法,是將石灰石與白煤按一定比例混配后,經高溫煅燒、水消化、二氧化碳碳化,再經離心脫水、干燥、冷卻、粉碎、過篩即得成品。
重質碳酸鈣采用粉碎法,將含CaCO3在90%以上的白石用雷蒙磨或其它高壓磨經粉碎、分級、分離,而制得的成品。
輕質碳酸鈣的制作工藝相對復雜,不同的制作方法使得他們在不同的領域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