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級輕質碳酸鈣的沉降體積控制,是一個工藝系統的宏觀控制,在生產過程中各個工藝環節都會對產品體積產生一定的影響,其影響體積大小的因素很多,如石灰石質量、煅燒溫度、石灰活性、石灰消化溫度、灰乳陳化時間、上塔濃度、碳化溫度、碳化時間、回收水再利用、設備物理性能的影響。由于石灰石生成的年代不同導致石灰石的晶體結構不同,則輕質碳酸鈣生產的工藝要根據石灰石的特點來設計,高體積的產品,要選擇高體積的石灰石。石灰的活性度取決于它的組織結構(晶體越小表面積越大,氣孔率越高,石灰活性越高),石灰的組織結構與煅燒溫度、時間密切相關,所以除了對石灰石的粒度,還要輕燒提高石灰的活性。石灰與水的反應稱為消化反應,通過提高水的溫度可彌補石灰活性的不足。從消化機出來的乳液,通過陳化對未消化的氧化鈣進行充分消化,陳化時間長短與產品體積有很大的關系。在碳化反應前期,如碳化溫度越高,精灰乳濃度越高,并在前期將Ca(OH)2總量90%反應完,則越有利于提高碳化速度和沉降體積。碳化過程是輕鈣工藝中耗電較高的環節,通過改變布氣方式,提高窯氣壓力,加快氣速擴散,可大大縮短碳化時間。近年來企業為節省成本提高設備的性能,特別是脫水工藝設備,使濾餅水含量降至DI,然而這會對產品體積構成影響,所以在提高設備性能的同時,一定要考慮對產品體積的影響。隨著環保形勢的發展,生產企業的廢水(固液分離水,尾氣的噴淋降塵水),這兩種水也存在一定量的碳酸鈣粒子,然而鈣離子的存在也會影響產品的體積,所以廢水利用前必須要將鈣離子分離。
醫要碳酸鈣作為臨床曾經用作抗酸劑,但現在更多作為鈣補充劑。碳酸鈣還可作為磷結合劑用于制療慢性剩病引起的高磷血癥。
無論是食物中的鈣還是補充制劑中的鈣,都必須在小膓內形成可溶性的鈣離子才能被人體吸收,而促進鈣在小長溶解吸收理想的pH值范圍是5-7,這正好是飯后酸性的胃內容物從胃來到小膓上段(即十二指腸)這段時間。因此,服用鈣補充劑的時間一般建議在飯后1-2小時,以有利于鈣的吸收。對于缺乏胃酸或胃酸少的患者,鈣制劑在餐中比在飯后服用效果好,食物中少量的酸有助于鈣的吸收。
作為磷結合劑,口服碳酸鈣并不能中和進入體循環的磷,只能結合腸道里食物中的磷。所以,當碳酸鈣作為磷結合劑時,應當在進餐時咀嚼后與主餐同食,這樣才能充分結合食物中的磷,從而減少磷的吸收。
藥品之間互相作用
由于許多藥品,尤其是含金屬離子(如鈣、鎂、鋁、鉀等)的藥品和多種食物(如牛奶、酒精、咖費因、富含草酸或纖維素的食物)能影響鈣制劑中鈣的吸收甚至引起不良反應,因此建議鈣片應與其他藥品分開服用,至少間隔0.5小時;用于磷結合劑用途時,應注意避免與上述食物同服為宜。
1、產品國內的市場情況
目前,我國輕質碳酸鈣生產能力為580萬噸/年以上。據統計,1999年我國碳酸鈣產量為330萬噸,其中活性碳酸鈣18萬噸。
近年我國碳酸鈣產品凈進口量在15萬噸左右,也有部分活性碳酸鈣出口。1999年我國進口碳酸鈣8.96萬噸,估計相當部分為造紙用的超細輕質碳酸鈣,其噸產品均價為271.9美元。
1999年我國出口碳酸鈣為2.39萬噸,平均出口產品價格每噸為80.1美元,為活性碳酸鈣,XX等省的超細碳酸鈣生產廠少量出口粒徑為50-500nm的超細碳酸鈣,出口量只有幾千噸,由此可見進出口產品價格相差甚遠。因此盡快生產出國內急需規格碳酸鈣的產品,以產頂進是很必要的。
2、產品國際市場情況
據美國CEHU資料,1999年,美國、歐洲和日本的碳酸鈣的年生產能力已達600萬噸,實際生產450萬噸,消費700萬噸。歐洲市場90%以上的碳酸鈣是用于造紙的納米或微米級碳酸鈣,該產品主要應用于涂料和塑料等行業。除日本市場外,美國和歐洲該產品的需求以年均約5%的速度增長。
目前世界上能生產該產品以下的主要廠商為:英國的ICI公司、比利時的Solvay公司、美國的礦物技術在造紙工業中,隨著造紙工藝過程中的施膠技術由酸性施膠向中性施膠轉變,為碳酸鈣的應用提供了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該產品用于銅板紙中,由于其分散性能好、白度高、對光的散射性好,使添加后的紙張有較高的松密度,良好的可塑性柔軟性,紙張表面細膩,可改善油墨的確吸收性并提高保留率;用在衛生用紙中,可以增加產品的韌性、吸水性和白度,使用起來更加安全、衛生。
主要用于橡膠、塑料、膠粘劑(含密封膠)、涂料油漆、涂布紙、油墨、蠟制品、搪瓷制品及化妝品。